您知道“兵”与“卒”,“兵”与“勇”字之间的区别吗?
本文转自:覃仕勇讲史
不用说,在古代,凡参与作战的最基层战士都叫兵。
卒在商代甲骨文的字形一说是是缝好了线的衣服,本义指完成、终结,又引申为死亡。另一说是有特殊标记的衣服,本义指差役。
不难看出,兵和卒最先的区别就是前者是有作战任务的战士,后者是没有作战任务的差役。
后来战事紧急、繁密,卒也被派上前线了,地位和兵一样,渐渐地,“兵卒”成了一个词组,他们间的差别越来越小。
不过,兵有车兵、骑兵、步兵,卒只有步卒。
“勇”是清朝才出现的。
在军服上标“兵”、“卒”、“勇”等字,也是清朝的一项特色制度。
除了标“兵”、“卒”、“勇”等字,还有标“衙”、“驿”、“捕”、“牢”、“税”、“库”、“盐”的,可谓清清楚楚,泾渭分明。
那么,在清朝,“兵”、“卒”、“勇”的区别也是清清楚楚,丝毫不乱的。
兵,是清朝编制内的国家常备武装力量,拥有行政编制,一个萝卜一个坑,每一个兵都是被登记造册的正规战士,包括八旗兵和绿营兵。
补充一下,八旗兵分为满八旗、蒙八旗和汉八旗,直接隶属皇帝,是清初入关时清朝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。
绿营兵是清朝中叶因为镇压农民起义力量不足,而由汉人组成的汉兵,数量巨大,也叫营兵。
八旗兵和绿营兵的待遇差别是非常巨大的。
卒,是固定驻扎在州县里的兵,相当于城防军,受当地地方长官管辖。
勇,即乡勇,是在八旗兵和绿营兵军事吃紧时,由朝廷就地招募乡间勇士组成的临时军队,属于民兵性质,不一定有兵饷,战事结束,就马上解散。
乡勇大行其事是从太平天国时期开始的,当时八旗和绿营已经顶不着太平天国的起势,清朝统治受到巨大威胁,咸丰帝不得不放手让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等人在地方势力组织乡勇团练镇压叛乱,于是,湘勇、楚勇、淮勇等等相继出世,并且作战勇猛,逐渐取代了绿营兵。
清朝末期,统治者想对乡勇进行着力打造,使之成为赤诚效命于朝廷的主要军事力量,奈何日薄西天,力不从心了。
往期推荐
扫码关注
你的语言风向标